在美國或是其他各地的台灣人﹐相信都和我一樣﹐很關心發生在台灣的大小事情。很多時候﹐我們所獲得的資訊﹐是來自新聞節目﹐新聞網站。對台灣現狀觀感﹐也是源於這類資源。我來美國十多年﹐從一開始只能從親戚朋友口中﹐或是這裡發行的報紙﹐得知台灣的新聞;到現在只要打開電視﹐電腦﹐就能隨時更新台灣最新狀況﹐可說是方便又令人開心。但是高興之餘﹐卻發現了新聞可怕的影響力。更因為我們在美國多年﹐雖無意比較﹐卻無法不注意到台灣和美國﹐日本等地的不同。


舉幾個例子。在美國如果發生了災難(從車禍﹐地震到山林大火等災情)﹐任何人﹐包括新聞媒體﹐是不可以進入救災現場﹐妨礙救災工作的。警察甚至有權利逮捕擅自進入的民眾。但是我看台灣的新聞裡﹐各家媒體擠進忙著救火救人的消防人員間﹐搶拍擔架上的傷者;跟著追捕犯人的警察﹐冒險往前衝衝衝;甚至搶進急診室﹐帶領觀眾見證生死一線間的震撼場面。如果這些是電影的情節﹐那是可以允許的;但是發生在現實生活裡﹐是不是超出了界線?


有時候我對鏡頭上不斷拉近到人的臉上﹐只為了那一滴淚﹐覺得反感。媒體的用意﹐讓那一滴淚非常不值錢。說起媒體衝鋒陷陣﹐前陣子在東森電視的一個節目裡﹐播出白曉燕案件探討時﹐看到南非武官受了傷﹐被擔架抬出來的時候﹐眾家媒體一擁而上﹐不但阻擋了救護人員的路﹐也讓該名武官十分氣憤﹐一再要大家讓開。難道媒體要怪他影響新聞自由嗎?他受傷了﹐對還困在裡面的妻小憂心如焚。更何況﹐媒體本來就不該這樣作。當時東森的節目說﹐媒體們因為白曉燕的案子﹐上了一課。有嗎?我還是看到不顧一切衝鋒的媒體啊!更別提還會造假編故事的媒體了。


一直不明白﹐媒體為什麼可以進入急診室?醫院怎麼能容許這些人在那裡影響病人和家屬?而且﹐這些畫面真的是觀眾想看的嗎?前不久許瑋倫和邵曉鈴的不幸事故﹐讓我再次見識媒體的瘋狂。但是我知道﹐媒體會理直氣壯的回答:人民有知的權利﹐新聞的自由不容剝奪。


我絕對同意新聞的自由是不可以被剝奪的。民主國家裡﹐這是一項不容忽視的權利。可是﹐所謂自由不能無限上綱﹐更何況是為了收視率!以觀眾來說﹐有多少人喜歡看別人在急診室裡被急救的樣子?我覺得這對死者不敬﹐而且這樣的畫面對正在關心台灣新聞的一家大小很不適合。但是這樣的畫面卻常常上演:車禍﹐自殺﹐只要進入了急診室﹐就會有記者從布簾縫隙拍出急救畫面。更別提面對家屬的時候﹐提出的白目問題了。


正巧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﹐美國維吉尼亞州大學發生了槍擊慘案。33個人喪命﹐包括凶手在內。這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集體屠殺事件﹐但是﹐事發當天沒有新聞媒體進入校園拍攝﹐沒有誇張的訪問﹐沒有人進入醫院裡搶拍受傷學生的情形。所有的記者﹐即使在現場連線﹐也是保持距離﹐以遠景讓觀眾知道大約地理位置﹐態度平靜的告訴觀眾﹐他們得到的消息內容。沒有誇張的語言﹐驚悚的聲調﹐聳動的猜測內容。


再舉個例。台灣地方雖小﹐卻也有不少外賓前來。每次我都看到了媒體大陣仗的迎接﹐從機場就不斷推擠﹐搶拍﹐和保全人員衝突。當外賓面露不悅﹐沒關係﹐媒體可以用文字攻擊﹐說他耍大牌。甚至還有過媒體記者與外國藝人直接口角﹐還自以為是英雄的奇怪現象。


外國人不見得就有禮貌﹐水準高。可是我們的媒體一定要作到這個程度嗎?我一直有個疑問:在機場不能有個地方圍起來﹐讓外賓在不影響其他乘客的情況下﹐可以短暫停留讓媒體拍攝嗎?而不要一群人在那裡推擠﹐事後怪的不是保全﹐就是歌迷﹐千錯萬錯﹐不是媒體的錯。


不說名人﹐說案件的嫌疑犯好了。媒體記者追著拍攝﹐還要問問題。如果記者問了﹐犯人就答了﹐那不如請他們去警察局幫忙問口供好了﹐免得警察們那麼辛苦還問不出案情。


另外一個新聞給我的衝擊﹐是不平衡報導。我有很多年沒回台灣﹐那段時間裡﹐天天看到發生在台灣的事件﹐不是政治鬥爭﹐就是SNG看人自殺﹐喝醉鬧事﹐在路邊脫衣小解等。所謂24小時的新聞台﹐播的大多是政治和社會新聞。對台灣的印象﹐套句我們小時候的課本內容: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


直到前年我回台灣探親﹐從進入台灣那一刻﹐感受的是人民生活水準不低﹐到處都很蓬勃﹐生意興隆。逛街買東西的人潮﹐KTV唱歌的享受﹐真是我在美國完全享受不到的快樂。


我的意思是﹐當然台灣有很多社會事件在發生﹐也不是人人的生活都很好過。但是當這些事件變成唯一的新聞時﹐對台灣的人民﹐國外的人民﹐是非常負面的影響。沒回到台灣﹐我不知道原來台灣不是新聞上那樣而已。它還有很多面﹐很多有趣的事情和現象。自殺的新聞這麼好看嗎?美國一天有多少人自殺﹐也沒見上了新聞。除非是前幾年的集體自殺事件﹐才需要探討和報導﹐讓大家有所警戒。


很難表達我內心的感受。我們是文明的國家﹐有很多地方比其他國家的人都優秀﹐但是為什麼在這一塊區域卻落後了呢?當別人在流行狗仔﹐我們也跟進﹐連正規媒體也不例外。新聞人員是崇高且專業的工作﹐因為他們必須對新聞事件敏感﹐能即時抓住重點﹐提供最新訊息給觀眾。但是卻淪落綜藝節目模式﹐甚至連續劇形態。很多新聞處理方式﹐可說譁眾取寵﹐怎麼作能挑起情緒﹐新聞就怎麼報。


其實﹐新聞該是最好的動力﹐來提高人民水準﹐甚至教化人民。假如新聞裡﹐報導能夠多元化﹐讓我們的人民不要沈溺在一些沒有建設性的腥羶色理面。跟世界脫節﹐茶餘飯後談的是社會案件﹐娛樂新聞。明星爆奶﹐緋聞等等﹐這樣的新聞品質﹐實在很糟糕。更糟糕的是﹐文字媒體的遣詞用字受到狗仔媒體的影響甚鉅。梅伯﹐娜姐﹐莎嬸﹐老布小布﹐爆奶珍(珍奶)﹐露臀珍......實在令人不敢領教。現在人民的英文水準該比以前好很多﹐為什麼不老老實實的﹐在翻譯名稱之後﹐加上英文原名呢?


如果電視新聞從業人員能互相研究﹐不要只管收視率﹐對大家都是好的。其他平面﹐電子媒體也是一樣的﹐該如何向上提升﹐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我不知道這類的規範﹐該由誰來控制﹐但希望不久的將來﹐這些都能有所改善﹐讓全民都能享受到福址。


 


M字標記  禁止轉載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